如我们知道的那样,meta 的概念首先出现在文学、戏剧等艺术类型之中,哲学启蒙读物《苏菲的世界》和博尔赫斯的一些作品对于很多人来说也许同样是 meta 的启蒙。
而游戏之中的 meta 要素原本在 GalGame 之中玩得很嗨,现在也成了独立游戏之中常用的老梗,甚至在一些并不以 meta 著称的游戏之中也作为要素出现。即便如此,还是有许多游戏试图将 meta game 玩出新的花样。
对于 GalGame 之中的 meta 要素已经有了不少深入研究,本期 picks 的焦点将主要放在 indie meta games 之上。当然,我知道有几款游戏大家已经听烂了,作为盘点我们还会拿出来一说,但它们确实只是一个开始。
另外,梳理 meta game 也是一件需要把控平衡的事情,为了尽可能地避免剧透,我们对游戏 meta 要素加以说明并且点到为止。毕竟,安利的目的还是让大家亲自把玩。
Pony Island
对于 Pony Island 这款游戏 indienova 已经介绍过许多次了。它分别被收录在以下两篇专题之中。
乏味的迷你游戏 Pony Island 当然只是这个游戏的外壳,玩家不久就会在 meta game 惯用的游戏崩溃的桥段下发现游戏之中存在的另外一个世界。在真正的游戏之中,玩家需要想尽办法破坏游戏本身,而游戏的谜题设计都别有一番趣味,穷尽了 meta 之风,并且穿插了大量的宗教元素,使得其剧情解读也成为了玩家所津津乐道的内容。
The Stanley Parable 也是提及 meta 必谈的一个独立游戏的经典案例。玩家在旁白的引导之下做着无力的反抗与探索。而数个不同意味的结局也是 The Stanley Parable 妙趣横生的设计之一。它之所以能够在 meta game 之中脱颖而出,大概是因为借用了 meta game 的手法,却引人深思,探讨了更为深刻的哲学问题。
对于游戏设计理论稍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魔圈(The Magic Circle)这个用以指代将现实世界与游戏世界区分开来的明确的分界线的名词。而游戏 The Magic Circle 也是一个脑洞非常巨大的游戏。游戏一周目是一个制作糟烂的 RPG,通关之后会来到 Pro Mode,由此才开始接触到这款游戏的真实部分:此前玩家所接触的游戏并没有完成,而在这个真正的游戏之中,玩家可以看到互相争吵的游戏制作者,后者由于创作思路各异,造成了游戏世界的许多缺口与漏洞,玩家的任务就是将开发工具从游戏制作者的手中夺过来,创造自己的游戏世界。
从游戏题目即可看出这是一款恐怖游戏,与其他恐怖游戏不同的是,这个游戏的恐怖之处在于结合现实使得玩家产生逼真的错觉,从而感到一种来自心底的恐惧。比如,桌面自动生成单独的文件夹,其中是对于游戏谜题提示的文档,结合游戏内容会有种诡异的感觉,即游戏之中叙述的内容正在现实同步发生。同时,游戏本身还会主动或被动地多次退出重启,而且一旦选择某一结局之后,玩家就再也不能重新启动这款游戏。—— 这似乎已经是 meta game 之中不新鲜的玩法了。
IMSCARED 的 meta 设计并没有过多新意,但是作为现实交错元素与恐怖游戏结合起来,使得游戏别有一番滋味。
如许多 meta 游戏一样,拖动兔子进行繁殖的 Rabbit Rush 游戏本身只是一个引子而已。但有趣的是,这款(甚至没有完成的)游戏本身大受欢迎,因此制作团队最后还是将它实现了出来,并且搬到了移动平台上。有不少玩家迷恋这个迷你游戏因此不断刷分,也有人因此错过了游戏真正的 meta 提示而只停留在这个阶段。
说回游戏的 meta 要素:这款游戏的新奇之处在于它事实上有三层世界,而且,甚至最外层的游戏世界也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 制作组巧妙地用了一些手法造成了恍如隔世的不真实感。相比于其他 meta 游戏,Rabbit Rush 更多地借鉴了其他艺术形式之中的“梦中之梦”的设定。
SuperHot
说起 Super Hot 大家想起的更多的可能是子弹时间,但这款游戏的完成版的确增加了一个有趣的带有 meta 要素的故事。被朋友安利了 Super Hot 这款游戏之后,你兴致勃勃地下载试玩(如同许多 meta 游戏一样,游戏开始前的菜单就能玩一阵),随着游戏的深入,事情变得越来越不对劲。—— 没错,又是无法退出游戏这种套路……但是,Super Hot 实现得还算不错。
发表评论